【太極文化】

習武五要素

發佈日期 : 28/10/2011

一、要重視基本功訓練

根深則葉茂,基固則樓高。基本功扎實與否,直接影響到技術水平的提高。 武術的基本功,是人們人事武術運動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活動能力,是力量、速度、柔韌、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的綜合反映。對於這種基本能力的培養,通常稱之為基本功訓練或基礎訓練。構成基礎訓練的內容包括肩、臂、腰、腿等部位的練習,以及武術項目特有的手型、手法、步型、步法、身型、身法、跳躍、平衡、跌撲滾翻等練習。 扎實的基本功須通過長期訓練才能獲得,並要求在練習過程中做到“認真、嚴格、一貫”。認真,就是要注意力集中,思想不分散;嚴格,就是要嚴格按照動作的規格、要求,一絲不苟地進行練習;一貫,就是要保持訓練的延續性,不能時練時停。扎實的基本功,是技術進一步提高的基礎。

二、要搞清動作的規格和要求

沒有規矩,不能成方圓。沒有動作的規格,就不可能練習好武術。 初學者,首先要注意姿勢正確、動作協調,按動作規格和要求練習,不可急於求成。如果還未掌握動作規格、要求和要領就追求快速,盲目用力,一旦形成錯誤動作,以後想糾正就很困難了,拳諺稱之為“學拳容易改拳難”。比如,學一個向前的平沖拳動作,應先弄清頭正、身直、沉肩、豎項等身體各部位的要求和動作,路線,並掌握轉腰順肩,以腰轉動帶動兩拳運動,在放鬆的基礎上反復練習,等動作熟練後,再加速用力,動作就正確。反之,如果一開始就想快,則往往容易造成動作僵硬,勁力不順等毛病。由於動作不協調,身體該放鬆的肌肉不能放鬆,緊張的不緊張,儘管主觀上想快,而事實上卻快不起來。 抓住了動作規格要領,等於抓住了習武的關鍵環節。在以10分為滿分套路比賽中,其中動作規格的分值占6分。足見動作規格的重要性。

三、要弄清動作的攻防含義

在掌握動作規格的基礎上,需要弄清動作的攻防含義。因為攻防是武術運動的主要特徵,如不懂得攻、防,也就失去了武術的特殊性。武術中每一招一式都是攻防為基本內容,並圍繞攻防而展開無窮變化的。 根據武術的攻防特性,我們在初學時就應該注意瞭解和掌握每一動作的用法。如“左摟手弓步右沖拳”,學習時必須瞭解從摟手、握拳到最後出拳整個過程的攻防用法,即當對方從左側向我沖拳擊來時,我則以左手摟抓其臂並向回帶,同時沖右拳擊打對方的胸腹部位。再如劍術中的“左右腕花”,乍看起來似乎沒有用法,其實不然,這個動作的含義是對方持械向我中下部擊來,我用劍向下、向左或向右撥打對方的器械,並順勢向上、向前劈擊對方。 瞭解了動作的攻防含義,可使學習者比較容易地體會動作的要點,使每一動作都有了針對性和目的。如果不瞭解動作含義,儘管演練者的速度快,亮相美,卻只能學其形而無其神,沒有武術的味道。只有瞭解每一動作的用法,才能做到動之有理,運之有法,神形兼備。初學者不可忽視。

四、要準確把握風格特點

我們在學習各種拳術和器械的過程中,要準確地把握不同專案的風格特點,才不致使所學的東西“串了味兒”。 比如長拳,要知道在風格特點上,它是一種姿勢舒展、動作靈活、快速有力、節奏明顯,並有竄蹦跳躍、閃展騰挪、起伏轉折和跌撲滾翻等動作的拳術。而太極拳的風格特點與長拳截然不同,獨特 地表現出柔和、緩慢、沈著、輕靈、且動作圓活,處處帶有弧形,運動起來前後貫串,綿綿不斷,恰似行雲流淌。不難看出長拳和太極拳在風格特點上的顯著差異。在器械方面,由於結構不同,運用方法和演練風格也不同。比如刀術,表現其器械結構特點是勇猛、快速、氣勢驃悍,有“刀如猛虎”之稱。而劍術,由於劍的兩刃結構所限,技法上則不能採用類似纏頭裹腦這樣的動作,演練起來的風格特點,突出瀟灑飄逸、輕快矯捷、富於韻律感,有“劍似飛鳳”的美稱。再說槍吧,其風格特點有“槍如游龍”的形象比喻。棍,有“棍似瘋魔”之說。 總之,無論學習什麼拳種或器械,都要分清它們的風格特點,並準確掌握,經過反復長期練習,最後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特點。

五、要持之以恆

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;鐵杵磨針,非一日之功。對於此理,人人皆曉,惟說來容易做起難。學者若能夏越三伏,冬闖三九,常年不輟,何愁解決不了的問題,闖不過的難關!貴在其志,貴在持之以恆。


Copyright©2011. All rights reserved  香港蔣家駿太極拳會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