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淑淦先生與一代太極宗師洪均生先生合照

何淑淦先生,洪均生宗師大弟子,原籍山東定陶, 1933年3月生,少年在濟南上小學中學,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。1960年北大畢業,因當時受政治問題牽連,遣返原籍勞動。 1963年在菏澤中小學任教, 1970年被林江反革命路線迫害入獄。 1978年底平反,調菏澤教育學院任教,先後晉升講師、副教授、教授。

何淑淦先生是洪均生宗師最早入門弟子,1950年冬正式拜師,蒙師把手授藝,一絲不苟,從基本功練腰襠勁、劃太極圈到一、二路套路,要求甚嚴,然後將每一動作的招法作用把手試驗,令反復體會,最後講授定步、活步推手,奠定了堅實功底。六年中,師徒幾乎朝夕不離,情逾父子。

1955年何淑淦先生考入北京大學,與洪公淚別,洪公修書介紹何先生拜見師祖陳公發科,繼續深造。蒙師祖及師叔照奎把手指點,頗得其真諦。 1956年洪公赴京,何淑淦先生經常陪侍洪公於師祖家深研拳法,耳熏目染,受益良深。

他是洪公門下唯一受到其師祖教誨指點的一名弟子。1960年以後他風雨坎坷近三十年,與師天各一方,然謹記師授拳法,研練不輟,繼承師傳的初志愈久彌堅。徹底平反後,1981年急赴濟探望恩師,師徒相見,悲喜交集。此時洪公已完成自60年代初著手陳式太極拳創新練法之定式,學者日眾,飲譽海內外。新套路招式縝密精巧而實用,風格渾厚輕靈而纏綿。於是何先生一改舊式練習法,從頭學起,蒙師朝夕示範指點,諸師兄弟熱情輔導,驗招式用法,一住三月有餘,完成一、二路拳式之修改,洪師又詳授拳理拳法。由於其具根本功底而善於思索揣摩,虛懷若谷,對洪師拳法真諦領悟頗深。 1986年洪師八秩壽辰,陳豫霞、雷慕尼諸前輩自京赴濟祝壽,觀何先生練拳,十分稱讚,謂“輕柔圓勻頗為得體,中正渾厚頗具師風。”其師姑陳豫霞徵得洪師允許囑其授徒傳拳。是以何先生於菏澤始開門授徒,學者遂眾。1987年遵師命整理洪公二十餘年來所撰寫之書稿,歷時一年半,經仔細潤色、審定、加工編排、謄清,嘔心瀝血,每每深夜不輟。書成,洪師定名為【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】,命何先生寫序言和後記。出版後,稿費全由師弟韓保禮呈交洪師。出版社對其奉獻精神敬佩不已,社長張振和讚嘆說:“當今做學生的象何淑淦這樣確實罕見!”而他卻說:“這不能報答老師恩情於萬一。”此書出版後,在社會上影響深遠,海內外太極拳界給予高度評價。此書是洪公半生心血結晶,但也凝聚了何淑淦先生的辛勤汗水。

他的為人和拳風深受其師影響,品德高尚,不求名利,儉而愛人,團結同門,於其他拳種毫無門戶之見。教學生循循善誘,有問必答。他社會兼職頗多,公務之餘,指點學生,秉承其師武學體系,不空談意氣,不弄玄虛,依照現代科學闡述拳理拳法,明曉易懂。各地有求教者,來信必復,有前來學藝拳者,熱情傳授,不計報酬,深為學生感動和愛戴。菏澤地區經他與其弟子所授學生數百人,四川、廣東、浙江、上海、南京、湖南、河北、江西、黑龍江皆有青年前來拜師學藝者,何先生無不熱情接待。現他年近八旬,仍日練拳數遍,著法日趨精巧縝密。正著手編寫【陳式太極洪均生拳法】一書,這是一本闡述洪公拳理拳法武學體系的重要著作。

2011年8月28日,為弘揚陳式太極拳,深研洪均生拳法,由何淑淦先生倡議,何先生弟子彭繼先、谷惠東、孫鵬等人創辦菏澤市陳式太極洪均生拳法研究會,彭繼先任主席,谷惠東任常務副主席,孫鵬任秘書長,何淑淦先生擔任名譽主席。為廣大拳友搭建了相互交流、相互提高、展示自我、實現人生價值的平台。

Copyright©2011. All rights reserved  香港蔣家駿太極拳會版權所有